機智永續生活

聰明吃對魚,年年才有魚

文/願景工程 李昱萱、圖/願景工程 陳靖宜、影/願景工程 蔡宗儒

走進招牌寫著「生猛活海鮮」的熱炒店,身為台灣人,基因裡似乎就自備對海鮮的熟悉度,就算沒菜單,仍能如數家珍的唸出一系列海鮮及烹調方式:三杯中卷、鳳梨蝦球、綜合生魚片、椒鹽龍珠、清蒸石斑......等等。充沛的海鮮資源是台灣地理位置帶來的禮物,然而全球海洋資源都面臨著相同問題:因過度捕撈、不當捕魚方式而枯竭。再沒有任何作為,到了2048年就可能無魚可吃,重創環環相扣的生態系。

那從現在開始不吃魚呢?比起完全「拒魚門外」,更多環保團體正在推動更溫和、更可行的「永續吃魚」觀念。從小爸媽總是告訴我們:「要多吃魚,會變聰明。」而現在也可以換我們聰明吃魚、年年有魚。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以下簡稱海漁基金會)和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共同發布了《台灣海鮮選擇指南》,日前已更新到第六版。

願景工程基金會根據指南推薦,以台灣的鯖魚、鎖管(俗稱小卷)、白帶魚三種常見、易取得的海鮮,製作極簡單又美味的懶人海鮮料理,特別適合烹調空間及工具有限、或患有走進傳統市場會自動避掉魚販的料理小白,只要你有電鍋、電磁爐這些基本配備,就能輕鬆完成永續海鮮料理!

【香煎鯖魚】

食材:鯖魚一條、胡椒鹽一匙、鹽巴一匙、香油一小碗

P.S.一般鯖魚體型通常沒這麼大,特別感謝一下台北大直的阿成海鮮舖老闆特地幫我們留了這麼大隻的鯖魚。

【清蒸鎖管】

食材:鎖管(視個人要吃的量)、蔥一支、薑一小根、蒜頭三顆、豆瓣一小碗(調味料視個人口味酌量)

【白帶魚蛤蠣麵線】

食材:白帶魚數片、蛤蠣一碗、菠菜一把、蔥一根、麵線一束、薑一小根、香油一小匙、鹽巴一匙

加入永續吃魚行列的第一步,勢必得從「挑魚」開始學起,掌握由海漁基金會提供的以下幾大原則,買回新鮮、美味又友善海洋生態系的漁獲材料:

1. 先改變「冷凍品不夠新鮮」的觀念:

首先,消費者必須改變「現流一定比冷凍好」的觀念,當今海上急速冷凍技術非常先進,許多漁船可以在海上立即將剛從海中拉上來的漁獲以零下60度C急速冷凍在冷凍庫中,比起傳統市場用冰塊冷藏販售,冷凍品不一定不新鮮。

2. 光鮮亮麗不一定代表真的鮮:

有時在傳統魚市場看到非常光鮮亮麗的海鮮,要特別留意是否有添加化學物保存。建議消費者優先尋找有品牌的海鮮店、漁會、超市、量販店等現代通路,特別是海鮮經過HACCP認證的加工廠所切製的水產品,至少有一層食安把關。

3. 遵循「三優先」原則挑食:

在環保海鮮採購上,消費者可以參考《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第六版,其中在「台灣永續海鮮指引」的部分即建議,不管採購的海鮮是來自野撈或養殖,皆可遵循「三優先」原則,包括有標章優先、國產魚優先、中低階優先。

「有標章優先」

野撈海鮮:若是來自野撈的海鮮,台灣的消費者可以認明海洋之心生態標章(Ocean Heart Ecolabel, HEART)、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日本海洋生態標章(MEL Japan)等標章。

養殖海鮮:若是來自養殖的海鮮,可以認明日本海洋生態標章(MEL Japan)、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等標章。

「國產魚優先」

建議消費者優先選擇台灣沿近海或台灣在地養殖漁獲,有效減少從國外進口之碳足跡。

「中低階優先」

可優先選擇在生態系營養位階當中的中低階魚種,包括鯖魚、鬼頭刀、白帶魚、鎖管,因為越低階的魚種數量越多、資源量越充足。

更多的挑選海鮮守則,歡迎參閱《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第六版

本企畫為願景工程與 海漁基金會 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