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神隊友

第 N 次的重啟傘的一生(上)

文/願景工程 李昱萱、圖/願景工程 陳靖宜

富雨洋傘推出「修傘」服務,讓修傘成為一種新使用態度。攝影/陳靖宜
富雨洋傘推出「修傘」服務,讓修傘成為一種新使用態度。攝影/陳靖宜

雨傘末端珠尾鬆脫掉落的那一刻,往往就是與那把傘緣分劃下休止符的時刻,即便傘骨完整、傘布無恙,但少了珠尾而裸露的傘骨,擔心刺了自己、傷及他人,再心愛也只能忍痛送進垃圾桶。這看在富雨洋傘董事長周淑秋的眼裡,直呼太可惜,「修這個東西真的只要幾分鐘,你給我幾分鐘,我現在就修給你看!真的沒有很難!」短短幾分鐘後,換縫上新的珠尾,立刻重啟這把傘的一生。真的有人會送傘來修嗎?環顧富雨門市的架子上,就有一區滿滿都是完修的傘,有的親自送來的,也有郵寄來修的,五顏六色的,等待著主人來領取。

富雨洋傘董事長周淑秋是賣傘人,更是愛傘人。攝影/陳靖宜
富雨洋傘董事長周淑秋是賣傘人,更是愛傘人。攝影/陳靖宜

賣傘人不怕賣一把「終生保固」的傘

人人習慣稱呼周淑秋為「周董」,賣傘強調「終身保固」的修傘服務,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一切的起心動念,在於愛物惜物的本心。

周淑秋打從她與先生林金順回到倆人的故鄉秀水,決定創立富雨洋傘時,就將維修服務視作自然而然的售後服務,周淑秋說:「修傘不需要高門檻,也並非什麼專利,它是一種趨勢。」在眾多身份前,周淑秋無疑是一個愛傘人,提供了顧客除了丟之外「修」的選項,影響力漸漸如開傘般百花齊放,雨傘品牌紛紛推出修繕售後服務,建立正向循環,也延續雨傘的使用年限,無形間更建立了顧客與品牌間的信賴感,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恰恰都存在著更永續的雙贏可能性。

富雨洋傘店面的層架上滿是修理完畢、待客人取回的傘,每一把都是客人的心肝寶貝。攝影/陳靖宜
富雨洋傘店面的層架上滿是修理完畢、待客人取回的傘,每一把都是客人的心肝寶貝。攝影/陳靖宜

相較周淑秋的熱情大方,先生林金順是典型的鐵漢柔情,身為富雨洋傘創辦人,他話不多,大多都交給周董發言,但一聊起四十多年的製傘生涯、遠赴東南亞及中國開拓市場,話匣子就徹底被打開,年輕從製傘學起,與周董合力在台灣加工出口的黃金年代開拓了雨傘盛事。如今與太太回到秀水二度創業「富雨洋傘」,即便嘴上說著很久沒製傘了,但一坐到縫紉機前,仍熟練得三兩下就換掉折斷的骨架。

富雨洋傘創辦人林金順年輕時從製傘學徒做起,一下就將斷裂、珠尾掉落的傘修好。攝影/陳靖宜
富雨洋傘創辦人林金順年輕時從製傘學徒做起,一下就將斷裂、珠尾掉落的傘修好。攝影/陳靖宜

這裡沒有廢品,永遠充滿無限可能,只等你想到

從工廠起家,見到了過多的浪費,如今夫妻倆信念一致的朝「環境友善」的方向努力,近年富雨積極申請碳足跡盤查,並通過碳盤查認證,而落實永續也可從舉手之勞做起,林金順提到:「做傘必然要多叫些傘布預備,如果傘布有剩下的傘布,就可以再製成手提袋、飲料杯套、中間挖個洞就可以當成是理髮圍兜兜。」

完成訂單後經常會有剩餘傘布,可再作為提袋、桌墊、理髮圍兜等用途。攝影/陳靖宜
完成訂單後經常會有剩餘傘布,可再作為提袋、桌墊、理髮圍兜等用途。攝影/陳靖宜

傘布變成理髮圍兜,點亮了訪談席間大夥兒對剩餘傘布再應用的創意燈泡,物的再生本就充滿許多可能,就只需要想像的勇氣,而周淑秋正是一個敢做夢的人,台灣曾經是世界知名的雨傘王國,彰化秀水更是加工出口的一級戰區,在工廠外移後,地方的生機也漸漸褪去,如同台灣許多鄉鎮,只剩下老人與小孩。深感於此,周淑秋決定在秀水二度創業時,以傘業推動地方創生,這些日子,富雨洋傘店前、昔日有「製傘一條路」之稱的番花路上開了咖啡店,遊客成團的來了、也有青年選擇回來創業,一切正悄悄改變中。

人口外移嚴重的秀水,近年來陸續有青年回歸創業,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攝影/陳靖宜
人口外移嚴重的秀水,近年來陸續有青年回歸創業,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攝影/陳靖宜

周淑秋如何以傘業推動彰化秀水番花路復興,請見 下篇